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遠流部落格】December 11, 2009 / 海邊賞蟲去


海邊賞蟲去


由於人類高度的開發與利用,台灣平地環境的自然植物資源相對較山區匱乏,能夠孕育出的昆蟲種類與數量,自然也比不上郊外山區或中海拔環境那縻豐富可觀。基於這個理由,以往個人出門進行昆蟲野調,幾乎完全以山區為重點。除了偶爾拜訪蘭嶼、墾丁或綠島外,海岸環境的昆蟲生態,不得不承認頗為陌生。

這幾年,個人的野外工作除了持續昆蟲世界的探索外,也開始「拈花惹草」起來。大家都知道,四面環海的台灣,海岸環境的生態資源其實相當豐富且多變化。以植物的分布來說,一般在平地或山區極度優勢的種類,即使在海風直襲的沙灘或岩岸綠地,一樣可以輕易適應生存;當然,也有不少獨特的植物種類只生長分布在海邊地區。
 海岸林旁大白斑蝶VS日本前胡

就植食性的昆蟲而言,假如有某種食性較專一的昆蟲,只能吃食某種特定的海濱植物,那麼,我們也只有到海邊去,才有可能找到這種昆蟲的蹤跡。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過於大家熟悉的大白斑蝶,牠的幼蟲只能吃食爬森藤的葉片,而爬森藤只生長在海邊礁岩或海岸林中,所以在台灣本島除了人工飼養的蝴蝶園外,大白斑蝶只分布在恆春半島、北濱地區或基隆附近的沿海山區(註1)。此外,就算是寄主植物並非專屬的濱海植物,仍然有不少的植食性昆蟲,或是其他非植食性昆蟲,一樣只有在海邊才見得到,或在海濱地區才較有機會見到,例如台灣就有數種虎甲蟲只棲息在海邊環境,山區幾乎難覓其蹤。
 富貴角海灘有穩定的天人菊大族群

現值歲末,台灣北部的昆蟲大多已消聲匿跡。回想過去這一年來,有許多我過去未曾拍攝到的昆蟲,大部分種類都是在海邊有了第一次的邂逅。以地處台灣最北端的富貴角為例,附近有富基漁港、老梅村和富貴角公園(又名老梅公園)。一整年,我平均一個月造訪一次燈塔、老梅公園及由公園下行到海岸的沙灘、防風林。假如沒有從事生態觀察、拍照,這樣的環境與行程,輕鬆散步只需要一、兩個鐘頭左右,可是在春、夏季中,每趟富貴角的行程,幾乎都有意外的大豐收,流連忘返間,難免被艷陽烘烤出一臉的古銅黑。
 大橫紋芫菁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拍到「大橫紋芫菁」。從個人收藏的早期文獻報告中,早就聽聞台灣有這種漢方藥材中鼎鼎大名的「斑貓」,在藥用上它是利尿劑或發情劑,藥材來源幾乎全仰賴自中國進口,可是十多年來我卻不曾在戶外親眼見識牠們的丰采。直到去年八月,在老梅公園的馬鞍藤花朵上,才首次目睹一隻正在啃食花瓣的大橫紋芫菁,當時一眼就認出牠並非一般較常見的「橫紋芫菁」,因為牠的體型比橫紋芫菁大了許多。後來,相繼又見到兩、三隻大橫紋芫菁揚著雙翅,在附近空中緩慢的隨風飄飛。多年來一直渴望能拍到大橫紋芫菁卻始終無法如願,實在沒有料到竟會在海邊找到牠。很遺憾沒早點跑海邊拍昆蟲,要不然在昆蟲圖鑑第二冊中,就可以讓讀者看見牠和橫紋芫菁難分軒輊的長像了。
 
少見的異常天人菊花序(攝於富貴角)

不同的季節拜訪富貴角,往往都有不同的野花綻放盛開,天人菊、台灣蒲公英、白水木、草海桐、蔓荊、馬鞍藤、蟛蜞菊、濱當歸……,都是典型的濱海植物,尤其四月間盛開的濱當歸值得特別一提。就姿色而言,這種繖形科的植物並不易吸引人注意;然而它花叢間所散發的香氣,卻是許多昆蟲無法抗拒的五星級餐廳。在濱當歸花叢間發現小綠花金龜和星胸黑虎天牛這兩種低海拔山區常見的甲蟲,已經有點出乎意料之外;然而長久印象中,較常出現在中海拔山區喬木花叢上的黃胸粗腿擬天牛,竟然還是海風不斷吹襲的濱當歸花叢上、最優勢的鞘翅目成員,幾乎每一棵大株的濱當歸花叢,都可能見到牠們活躍的身影,這更讓我驚訝不已。
 
濱當歸花叢上的黃胸粗腿擬天牛

外觀美麗的黑條紅椿象,雖然並不特別偏好吸食花蜜,但是牠與濱當歸的關係似乎更密不可分。根據這兩年來的觀察,黑條紅椿象的食性相當專一,而長在北部海岸的日本前胡(防葵)和濱當歸正是牠的寄主植物;在這兩種植物盛出的四、五月間,正好也是黑條紅椿象族群最興旺的季節,在這兩種繖形科植物的花苞、花叢、未熟的果實上,到處都見得到牠們三三兩兩的吸食著植株的汁液,連成雙成對的雌雄連接交配、爬行覓食的畫面也很常見。更值得進一步探討研究的是,一旦盛夏後,這兩種多年生植物的地上部分逐漸枯萎,黑條紅椿象好像也從海邊銷聲匿跡,而低海拔山區的其他繖形科植物上也幾乎不曾見過這種椿象。綜合來看,黑條紅椿象的生活史和這兩種濱海植物的生長週期,似乎有著相當契合的情形,夠奇妙了吧!
 
蔓荊金花蟲(Chrysomela vigintipunctata

其實,在富貴角地區的植物與昆蟲之旅中,還有不少難忘的奇遇。例如在海灘的蔓荊植株上,曾與蔓荊金花蟲(十八斑瘦金花蟲)的成蟲與幼蟲有無數次相遇的經驗,很納悶在日本金花蟲分類學者出版的專書《台灣產金花蟲類幼蟲.成蟲分類圖說》中,卻一直都找不到相關的登載記錄(註2)!而生平見過最多小蟪蛄的一次,就在富貴角沙灘的草海桐和木麻黃植株間,吱──吱──蟬鳴此起被落,每當擦身走過一棵小灌木,總有兩、三雙小蟪蛄驚惶的飛起逃命。而就在相同的地點,今秋我還看見數以千計的不知名土蜂,貼著沙地疾速低飛亂竄,坐在地上觀察了約一個鐘頭,仍然看不到較特殊或有意義的生態,這種土蜂以如此龐大的族群出現在海灘邊,而沙地上又隨處可見一個個蟻獅的漏斗狀陷阱,心中只能存疑的猜測,這種土蜂的寄主,大概就是沙地內的蟻獅吧?
 蘭嶼的日本前胡植株是濱海與山區昆蟲的匯集餐廳

近來,我總會不斷的提醒自己,假如要對海濱的昆蟲生態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今後恐怕要常跑海邊工作,而且還得鍛鍊一身耐得住艷陽烘烤的神功。同時,也要順便呼籲一下住在海邊城鎮的蟲友,享有地利之便,不妨多加觀察濱海的昆蟲生態,相信必能有不少值得和他人分享的收穫。

(本文改編自 2001年遠流博識網 / 觀察家俱樂部 / 昆蟲通)

1:近年,由於種植爬森藤飼養大白斑蝶的人口超多,這種蝴蝶連都市城鎮中,都已見得到逸出或自然繁殖的個體。
2:日文書《台灣產金花蟲類幼蟲.成蟲分類圖說》是以往我查詢台灣金花蟲的重要參考圖鑑(介紹600多種),如今台灣已有國人自製的《台灣產金花蟲科圖誌》可供參考(介紹100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