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遠流部落格】September 10, 2009 / 大戰黃腰虎頭蜂


大戰黃腰虎頭蜂(危險的不良示範,請勿模仿學習)
張永仁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18:59:25


談起虎頭蜂,每年秋季常有蜂群攻擊人的事件,因而喪命的情形也經常耳聞。一般人總是特別害怕毒蛇,其實虎頭蜂的危險性遠高於毒蛇,在台灣,虎頭蜂絕對是致命機會最高的野生動物。根據自己的調查所知,台灣常見的六種虎頭蜂中,黃腳虎頭蜂、黑腹虎頭蜂與台灣大虎頭蜂三種均有螫死人的紀錄(幾乎每年都有人因被蜂群攻擊而喪命),其中台灣大虎頭蜂還曾經螫死過一頭大水牛。而消防隊常到民宅住家陽台、屋簷清除的黃腰虎頭蜂,因為最容易遭到人們騷擾,所以是螫人機率最高的一種,但目前好像尚未有螫人致命的情形。

孩提時期,我與許多小男孩還一樣調皮,看見蜂窩大概都會拿石塊、竹竿對付,有沒有利用石塊遠遠偷襲過虎頭蜂窩,記憶中已經不復存在。倒是近三十年前,當時在彰化八卦山砲指部當兵時,殲滅一窩黃腰虎頭蜂的記憶,至今仍歷歷在目。那一年,我從連隊的排長被調到指揮部當幕僚,雖然是官階最低的預官,但是在預備師砲指部占著觀測官缺,當然閑閑沒事做,一天到晚常就和一堆職業的幕僚軍官混在一起。有一天,同僚通信官發現,在指揮部總機房邊的九重葛大樹叢中,長著一個比籃球大的黃腰虎頭蜂窩,兩人的共識是必須立刻設法清除,以免日後蜂窩越來越大發生危險。

阿兵哥哪有什麼清除蜂窩的裝備,土法煉鋼達成使命是訓練出來的能耐。我與通信官兩人摘除蜂窩的裝備只有兩件:鋁製的臉盆和預撿的一堆石塊(連個捕蟲網都沒有,真是不要命!)。石塊是用來丟蜂窩的;臉盆呢?先賣個關子!

利用午飯後大家都在午睡的良辰吉時,兩個大男人就躲在蜂巢外二十公尺左右的隱蔽處,開始以石塊發揮起砲兵的本能。當石頭陸續砸到蜂窩後,破碎瓦解的蜂巢立即擁出千百禦敵大軍,想要找到侵門踏戶的元兇,慶幸我們兩人躲得很安全,一時沒被發現行蹤。隔不久,盛怒中的蜂群找到疑似的大敵,那就是指揮部廣場前高高矗立的蔣公銅像,接著就見到「介石兄」的頭頂烏雲一片,一隻隻的虎頭蜂輪番俯衝攻擊,久久不肯離去。偉大的前五星上將練過鐵頭功,連眉頭都不見他皺過一下!躲在一旁貪生怕死的上尉與少尉,兩個人都笑到彎腰捧腹、眼淚直流。

在持續發射砲彈的同時,難免有些零星的攻擊蜂發現我們的行蹤,當牠們火速飛近敵人時,我與戰友絕不離手的臉盆就是防身的唯一保障,對準敵蜂來回猛揮個兩三下,當聽到「噹」的一聲,危險就能暫時解除。被臉盆打中的虎頭蜂,幾乎都是當場斃命,牠們大概都沒有機會發出攻擊敵人的費洛蒙傳訊,所以我們一直都沒遭到蜂群的圍攻。

就在蜂巢殘存不多的時候,圍籬的另一頭傳來『啊 ──』一聲響徹天際的慘叫,隔不久就聽見『噗咚』一大聲。我們倆心知肚明闖禍了,趕緊拿著臉盆溜離現場。事後,通信官查明真相,那是一個總機機房值班完畢的阿兵哥,原本打算出去洗個涼澡,被蜂群當成禍首而成了代罪羔羊,還好他反應神速,直衝到露天的儲水大澡池,二話不說跳了進去,用潛水來躲避虎頭蜂的纏身攻擊。隔天,徘迴在蜂巢遺址的蜂群少了很多,不過好像有另一個總機房通信兵被螫了一下。可能因為遭來螞蟻覓食攻擊,兩、三天後,九重葛樹叢間再也不見虎頭蜂了,整個事件完全落幕,慶幸沒有發生重大傷亡,阿彌佗佛,善哉!善哉!

附記:最後要感謝格友、讀者的熱心,已經漸漸有人通知我虎頭蜂窩的消息了。利用這裏再次詳細說明我希望拍攝的蜂巢情形:
 住家、頂樓陽台、窗檯、屋簷的蜂巢(多數為黃腰虎頭蜂)
 地洞或樹洞出入的蜂巢(黑尾虎頭蜂或台灣大虎頭蜂)
 容易靠近的樹叢蜂巢(黃腳虎頭蜂或黑腹虎頭蜂),最好是4~5公尺以下,方 便搭鷹架長期觀察拍攝者,若是喬木頂端或崖邊樹頂的就不適宜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