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8, 2009
台北也能到處有黃裳
月初造訪新店牛伯伯蝴蝶園時,雖值小雨紛紛的秋涼天氣,園區中仍不乏大小蝴蝶四處悠遊。相同的時機,前往台北近郊任何一處自然山林,我想絕對見不到這樣的蝶況榮景。稍稍內行的蝶友一定都明白,蝴蝶園區中盛開著各式的蜜源植物,本來就會吸引較多的蝴蝶匯集覓食;更重要的,牛伯伯蝴蝶園裡種植了數不清的各類蝴蝶幼蟲食草植栽,這些經過人工營造的自然環境,無異於專為蝴蝶打造的快活天堂。蝴蝶超多,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比較讓我意外的,巡迴檢視過園區內的各類馬兜鈴盆栽後,我發現植株上的麝香類鳳蝶幼蟲(我所謂的麝香類包括麝香鳳蝶屬、紅紋鳳蝶屬、曙鳳蝶屬與黃裳鳳蝶屬)中,竟然是黃裳的幼蟲數目居冠。再次印證了我的一個看法:大多數蝴蝶種類的族群量,與其幼蟲食物(食草植物)的多寡,有著密不可分的相對關係(當然還包括了棲息地的環境氣候是否適宜等,相關其他的客觀條件)。從新店地處台灣北端的地理條件來看,黃裳鳳蝶的族群分布,似乎不受冷涼冬季的影響。我想還可以推論斷言,這種台灣本島體型最大的美艷蝴蝶,她的族群數量,和野地馬兜鈴植株的多寡,應該可以畫上等號;而且,當馬兜鈴植株的數量密集至某種程度時,她還會變成相當優勢的普通種。
在蝴蝶園馬兜鈴植栽葉背啃食蛻皮的黃裳終齡幼蟲
談起黃裳鳳蝶,在近三十年前自己剛剛癡迷蝴蝶的初期,雖然聽過蝶友在桃園虎頭山區與北埔公園附近有零星的目擊紀錄,自己卻只有造訪墾丁公園時,才有機會一睹她空中振翅滑翔的英姿。那時候,我還認為黃裳是只適宜分布在墾丁的熱帶蝶種。隨著各地山林的開發與時俱進,而且聽說有人採集馬兜鈴根莖當藥材,一度還挺擔心越來越少有機會欣賞她們野外的丰采。始料未及的,目前真是處處有黃裳了!去年,我家兒子在直潭國小校園的馬兜鈴植栽上拍到幼蟲;同年底12月初,我還在南橫中海拔的禮觀附近,拍到馬路上一隻遭汽車撞斷頭部、尚未斷氣的雄蝶。
南橫禮觀黃裳鳳蝶的車禍現場
現今黃裳鳳蝶族群量明顯增多的原因,當然全拜人工栽植大量馬兜鈴植株所賜。還記得多年前到過台東龍田社區演講,當時就已經目睹社區街道間,到處有黃裳鳳蝶來去自如,儼然成為當地最優勢的蝶種之一。更誇張的,接待我的主人李先生,在庭園四周幾乎已被啃光綠葉的港口馬兜鈴蔓藤叢中,找到一隻肥大的黃裳終齡幼蟲,他抓起蟲兒甩在地面,接著就伸腳一踩。這個舉動對我而言已經有點意外,我倒很想知道,將黃裳列為保育類動物或主管保育業務的官員見狀,又是如何的反應?喜愛養蝴蝶觀察或拍照的蝶友聽了一定很心疼,假如那隻幼蟲能送給自己該有多好!
我想,無論是當初招待我的那位李先生,或是龍田社區中經營蝴蝶生態觀光民宿的村民,他們對黃裳的感情,一定深於其他一般大眾,那怎會有用腳踩死黃裳幼蟲的舉動呢?道理很簡單,黃裳鳳蝶族群的存續,完全依賴家戶圍籬上種植的港口馬兜鈴,當馬兜鈴植株的密集度夠高時,黃裳鳳蝶就會由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化身為危害植株存活的首要「害蟲」。沒有進行「蟲口」管制,食物匱乏的幼蟲很容易以「環狀剝皮」的方式啃食老藤,最後造成馬兜鈴植株死亡。為了維繫永遠有許多黃裳紛飛的榮景,適時除蟲是必要的「保護措施」。
顯見,禁止捕捉採集、買賣保育類昆蟲等,這類僵化的保育法條,對於黃裳鳳蝶的族群延續,並無法達到實質的保護成效。假如這十多年來,沒有許多喜愛蝴蝶的有心人,大量栽植蝴蝶食草並極力推廣,我猜台灣的黃裳鳳蝶,目前恐怕已經面臨滅絕的危機。因此大膽的認為,假如沒有野生動物保育法相關的制軸,各方蝴蝶農場能以一株馬兜鈴盆栽,連同一隻黃裳鳳蝶幼蟲當作商品販售,有利可圖之下,全台的馬兜鈴數量鐵定比現在多更多,那麼大街小巷有黃裳的畫面,或許不會是永遠不可能的夢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