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泥壺蜂築巢記(6)
從事昆蟲生態觀察是我的至愛,而生態行為最複雜也最精采的昆蟲,當然非蜂類莫屬。除了未來研究重點放在虎頭蜂以外,泥壺蜂、細腰蜂、蛛蜂這些狩獵蜂與長腳蜂、蜜蜂、木蜂等類群,都是值得我特別留意的對象。在李淳陽老師的『昆蟲世界奇觀』書中,精心實驗探討築巢於竹莖孔洞的棕泥壺蜂等種類,他在書中的分析,啟發我對相關蜂類有更進一步的好奇與專注。
在『昆蟲世界奇觀』書中,還介紹了『虎斑蜂』(Pseumenes depressus)在竹莖上挖孔築巢的生態,這種體型比虎斑泥壺蜂(Phimenes flavopictus)稍小的泥壺蜂,外觀上與虎斑泥壺蜂簡直像巒生兄弟。我的兩本昆蟲圖鑑上都沒有介紹這種,為了供大家簡易確認,在這裡將Pseumenes depressus取名叫做『鉤紋虎斑泥壺蜂』,牠的中胸背板有2枚黃色的魚鉤狀細紋;而虎斑泥壺蜂的中胸背板,則是4枚呈現『介』字型分布的黃色細紋。
再回來談虎斑泥壺蜂。發現『虎斑媽』在我陽台花盆鐵架上築巢之前,其實早就經常發現牠流連在同一個陽台邊(是否同一隻我沒證據),當初完全不知道牠多日來來去去,早就先在隱蔽的角落築了一個大泥巢。後來,發現在陽台南方松圍籬夾層中有兩個長腳蜂窩巢,為了觀察拍攝那些日本長腳蜂與棕長腳蜂,我狠心拆掉數片南方松木板後,這才找到其中一片木板內側,黏著一個長橢圓形的大泥巢(見下圖)。
我從先前『虎斑媽』經常出現在這個泥巢的附近,推論它就是蜂媽媽早先構築的育幼泥巢。既然沒有全程觀察築巢的過程,當然要動手破壞來一探究竟了!我用刀片輕輕一挑泥巢表面,雖然在意料中確認它也有一層『冬衣』(這是冬衣還是通例仍有待日後確認),結果卻有不同的意外,沒想到這層外覆的泥層相當的薄,更驚奇內外層泥巢間中空的位置上,完全沒有任何的支撐泥團,也就是說,這最外層的泥層是騰空搭過去的(下圖是拆掉外層的泥巢內部),不得不佩服牠的天生本能與高超的建築技術。試想,要人們用泥巴在地面上,騰空糊出一個小帳篷大小的半球型中空薄泥屋,不容易吧!
破壞工程繼續進行著,我小心翼翼的從內層泥巢的一側慢慢挖開硬泥。最後,我確認這個總巢一共有4個上下並列的橫向泥壺巢室。從外側看進去,其中的3個巢室內,見不到任何泥壺蜂的幼蟲或蛹,只有亂七八糟的一堆雜碎東西;剩下的另一個巢室則是被絲絨所裹覆(見下圖)。從多年前觀察黃胸泥壺蜂生活史變化的經驗來看,這個包上絲絨的泥巢中,才有一隻正常發育的幼蟲或蛹。那其他3個泥巢中亂七八糟的東西是什麼呢?
(裡面的東西已經倒出了)
又一次半途而廢嗎?不盡然也!我家陽台還有一個完整的泥巢,大概今春就可以追蹤出事實真相。順道一提,有沒有人想過:蜂類有大顎可以咬破泥巢出來花花世界,蠅類沒有、不就全都困死在泥巢中嗎?目前我的確是有這麼樣的看法,因此我認為這些蠅類不是一物剋一物的寄生蠅,而是隨機胡亂產卵繁殖的小蠅類,蠅媽媽根本無法從基因遺傳中,去避免自己的後代全軍覆沒。有沒有料中我暫時沒答案,就等待日後再來確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